南宫28『中国』官方APP平台

南宫28新闻中心Nangong 28 News

南宫28“舌尖”上的记忆 品味“食”代变化

2024-11-23 11:33:0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南宫28“民以食为天”。“食”,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。如今每到一个地方旅游,不少人也是从饮食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、风土人情。新中国成立75年来,从当初的“吃饱”到“吃好”再到“吃得健康、养生”,“舌尖”上的变化不仅丰富了味蕾,也记录了“食”代的变迁。日前,记者采访了南宁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治医师何雄及其父亲何健军,从他们一家70余年“食”代记忆,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。

  “当时,我们都是靠挣工分吃饭。如果一年到头能拥有600斤稻谷,那就是很富裕的人家了。平时我们吃木薯饭、红薯饭、芋头饭,只有打谷子那几天才能吃上一顿白米饭。一个月更是难得吃一顿猪肉,只有生产队杀猪时才能吃上一顿肉,大人能分到半斤猪肉,没有劳动力的小孩只能分到三两猪肉。”何健军至今仍记得,当时的猪肉很甜美,吃一次就能让人回味很久。而在那个年代,每餐都能吃饱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

  1981年,何健军有了自己的小家。几年后,有了一儿一女的他对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。“养鸡养鸭养猪,种桑养蚕,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,我们什么都做,生活也有了盼头。”

  “小时候,我们的生活物质还是很匮乏的。上小学时,餐桌上的菜品基本上以青菜为主,一餐可能只有一个肉菜,有时一个星期才能吃一至两餐肉,而且品种比较单调,只有猪肉或是鸡蛋。”何雄回忆道。

  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,何健军夫妻俩也一样。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吃上的鸡鸭鱼肉,自家开始养殖之后,想吃就吃。在孩子们长身体的阶段,何健军时不时就会杀鸡宰鸭改善伙食,还换着花样烹饪。以前做饭,食材是煮熟就行,后来开始追求营养和味道了。“放些五指毛桃或是当地中草药,不但能给长身体的孩子们补充营养,味道还特别鲜美,也能让小孩多吃一碗饭。”

  何健军开心地打开手机,给记者展示几段自己在老家抛秧劳作和稻田长势良好的视频。“我刚开始务农时,水稻亩产才几百斤。现在种的是袁隆平教授改良过的杂交水稻,亩产千斤。国庆假期后我就要回一趟老家收割稻谷,今年又将丰收1800斤!”

 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开始从“吃得好”寻求健康饮食,饮食习惯也由原来的饱餐型向营养型、养生型、健康型转变南宫28。而曾经让何健军“吃饱”的红薯、木薯和芋头,也“变身”养生餐端上酒店宴席或市民餐桌,受到人们的青睐。

  作为一名医生,何雄除了注意自家饮食健康南宫28,也参与研究如何为患者提供健康的药膳菜谱。“比如,对气血虚弱的患者,可以在膳食中加一些补气补血的中草药,通过食疗的方式,改善一些相关临床症状,促进体力功能的恢复,有利于其病情康复。”

  何雄介绍,为了满足市民对健康饮食的追求,南宁市中医医院连续多年举(承)办药膳节、膏方节、药膳大赛,医院饭堂菜单上还有专家针对不同人群研究出来的药膳,最近还推出了中式养生茶饮方。

搜索

网站地图